导读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及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坚持包容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球善治。这些中国倡议、中国理念,是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和文明智慧的现代体现,有助于解决当今全球治理赤字。然而作为现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固守冷战思维,对中国智慧持否定态度,无法适应世界多极化的新格局。只有透过文明的棱镜,才能正确领悟中国倡议的深意所在。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及全球文明倡议,本质上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治理困境而推出的公共产品,回应了现行全球秩序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三项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一样,都坚持包容以及发展成果共享。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伙伴国家之间共享发展红利,就是对此最好的证明。而全球安全倡议构想建立安全不可分割的新架构,倡导相互尊重、开放融合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全球文明倡议则倡导文明共存、包容互动的新模式,与“文明冲突论”形成鲜明对比。三项倡议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提升到了推动全球善治的新高度。
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则显得有些矛盾和令人困惑。一方面,美国仍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正日益感到自身地位受到“威胁”,其“失位之苦”昭然若揭。美国的霸权主义本就不容任何潜在的挑战,更不用说这种挑战还来自一个与其文化和政体完全不同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又期望中国在“拯救”世界方面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收拾其他国家留下的烂摊子。比如,美国希望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甚至是牺牲。
总而言之,目前全球普遍存在的困境和挑战已经明确暴露了“美式和平”衰落下的治理赤字。在此严峻形势下,任何旨在加强全球治理,并以造福人类为出发的新倡议,都不应被视为对现有秩序的挑战,相反应被寄予厚望。美国作为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则必须学会适应多极世界的新格局与国际关系的新范式。面对新的权力中心的出现,任何扼杀与新兴大国公平竞争的野蛮行径,只能显示出这一超级大国缺乏自信及公平竞争精神,与其所宣称的全球领袖地位并不相称。
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棱镜下,中国通过其各种倡议提供的公共产品被视为一种“魅力攻势”,旨在吸引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入其伙伴外交的轨道。
在美国,有一种“天命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美国命中注定要对外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民主和资本主义模式,即便往往必须残酷的以牺牲他国主权和领土权利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只不过是美国从冷战的旧工具箱中翻出的一件趁手工具,为的是四处煽动冲突,以维护自身霸权。
在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现实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中所反映出的共同发展、和平共存理念,是解决当前全球治理赤字更为现实和审慎的思路。这种智慧源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伟大遗产。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民心相通增进理解之外,“一带一路”倡议所体现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仅仅是解决国家间经济差距的关键手段,而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才是促进和平与和谐的两大支柱。
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全球发展倡议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描绘了一幅比许多人所熟悉的“敦睦邻里,共享繁荣”更具广阔胸怀的图景。这种“天下大同”理念,绝非只图敦睦近邻的视野所能匹比,它是拥抱和包容全人类的大智慧。
同样的,如果你理解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那么西方所谓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设置‘债务陷阱’”的论述,自然也可不攻自破了。然而对那些凡事皆可作为攫取地缘政治利益工具的国家来说,中国智慧是他们根本无法理解的。
“包容”,简单来说就是“和而不同”,这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元素,也是长久以来塑造中华民族全球观的一个重要观念。只有当我们真正信守承诺,立意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才能从正确的角度领悟其深意之所在。
本文原标题为 "cultural connotations"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冯小源、尹康君、乔靖雯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