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2月13日电 12月12日晚,由中国日报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联合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2):全球发展与合作共赢”国际研讨会在线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意大利、印度和摩洛哥的知名智库学者,围绕“全球治理与政策协调”和“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两大全球性议题展开高端对话,发出合作共赢倡议。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就如何推进全球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他建议,一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共赢,推动各国发展现代化;三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互鉴常态化。他表示,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中国日报作为国家英文日报,将始终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坚持行动导向作为促进全球发展的落脚点,明确指出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指明了行动方向。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更强动力、做出更大贡献。
全球治理与政策协调
当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与会专家围绕世界各国如何更好地进行政策协调,中国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展开深入交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现在是一个多极化世界,很多国家不希望存在某个单一的世界领导者;世界不想要霸权主义,世界需要的是和平与合作。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际社会亟待进行深入合作。他建议中国继续向世界传播合作信念,因为这样的信念对于世界来说非常重要。对于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萨克斯希望双方增强对话。目前,美国缺乏对中国的理解,对话越多就越能增加相互理解的机会,让双方关系更有可能走出泥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则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他强调,世界各国明年的经济都会比较困难,应该加强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经济政策协调,避免“与邻为壑”。
印尼智库东盟东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木村福成从东盟、东亚的角度探讨了全球合作和发展的问题。他认为,面临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两大挑战,尽管全球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受到一些冲击传导,但是东亚地区的价值链以及最核心的国际生产网络,在过去的危机中反而被证明是非常富有韧性的。他强调,除了贸易,经济的其他部分也必须置于贸易规则之下,世贸组织的作用仍旧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盟贸易协定、cptpp等贸易协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摩洛哥阿马杜斯研究所分析与出版中心项目主管、研究员阿明·卡巴吉表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和摩洛哥的友谊得到了加强,两国在卫生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他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增强多方联系、增进相互理解,中国与非洲、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能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合作共赢。
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何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全球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关键。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加强全球合作实现共赢、如何开创世界经济发展新局面发表了看法。
巴西旅游部前部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福鑫表示,在充满紧张局势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改革全球治理模式。在改革全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合作,更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无法用老方法去解决一个变化中的世界的问题。七国集团(g7)显然不适合成为一个讨论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场所,我们不仅需要g20,我们更应该欢迎“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brics)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机制和倡议,从而赋予那些真正需要发声的人以发言权。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宁波诺丁汉大学金融学教授米凯莱·杰拉奇认为,中国和意大利、中国和欧洲的对话非常重要。对于欧洲来说,如果跟中国脱钩,那就意味着与东亚大部分地区脱钩,这是不可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非常关键,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态度非常积极。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能给欧洲人民带来益处,会给欧洲乃至世界带来和平和繁荣,希望“一带一路”倡议持续焕发活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阐述了中国如何选择一条能源和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他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减碳策略:衰退型、增效型和创新型策略。其中,创新型减碳策略应该是未来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努力的主流方向,通过统筹增量与存量、未来减碳与当下减碳、创新与安全,实现减碳与增长双赢,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能源转型。
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东北中心副主任约书亚·托马斯表示,在21世纪,作为多元化、多极化区域的印太区域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印度、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关系非常紧密。他说,过去人们能够打破地理上的壁垒,现在可以通过一些多边倡议和洲际走廊、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进行更多交流,特别是民间层面可以有更多人文交流,让我们的语言、文化和关系更加紧密,以此助力全球发展与合作共赢,从而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别主持会议各环节,中国日报社美国分社社长纪涛作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日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中国观察智库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