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29日电 世界报业辛迪加近日发文称,全球的气温正在攀升,而全球的地缘政治热度也居高不下。还有不到两个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26)就要在英国格拉斯举行了,中美两国必须共同合作,解决全球变暖带来的挑战。可是,目前两国关系仍充满怀疑、敌对,战争一触即发。
正常来说,中美两国都有意愿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相互合作。中国的条件是在更广泛的建设性合作背景下合作,而美国却只想单纯在气候领域合作,而在其他领域继续实行遏制和竞争政策。
上周,美国宣布了所谓的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联盟,将这一想法展露无遗。如今,美国和英国与澳大利亚分享先进的高度敏感性核能技术,为澳大利亚部署核动力潜艇。依照美国总统拜登的计划,该联盟的目的是促进“确保印太地区长期平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却不这么想。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体现了“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严重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军备竞赛,违背了《核武器不扩散条约》。”
欧盟希望在印太地区形成更具建设性的西方参与模式。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发布后的第二天,欧盟委员会就宣布了《欧盟——印太合作战略》,强调“合作是为了建立伙伴关系,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了解决全球挑战,为加速实现经济稳定恢复以创造长期繁荣打下基础。”
欧盟的这个策略表明,他们意识到了与印太地区共享的经济利益:欧盟和印太地区的交流在全世界贸易与服务的占比超过70%,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占比超过60%。欧盟还有意促进其他关键领域的发展,包括“民主、法治、人权、以及普遍达成共识的承诺”,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协议》。
与美国不同,欧盟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繁荣比战争更重要。欧洲承诺做印太国家的“可靠伙伴”,为双方在当地长期合作关系带来“附加价值”。(最近,事实证明有些伙伴很不靠谱:法国原本计划向澳大利亚出售12艘常规柴油潜艇,价值360亿美元,却遭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截胡。)
然而,欧盟对印太地区的策略虽然积极,但是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影响有限,无法保证各国可以通过此次大会作出强有力的承诺,扭转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目前的承诺是远远不够的。最近查塔姆研究所的一项报告显示:目前,照巴黎气候公约的规定,相对于前工业化水平,我们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几率不到5%。
该报告显示,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以前不能大幅减少,到2040年,预计有39亿人遭受大型热浪袭击的频率会比历史平均水平高12倍。此外,每年大约有4亿工人可能暴露在超过安全阈值的温度下。受严重干旱影响的农田的平均比例将上升到每年32%,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三倍多,这将极大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减少排放仅仅是开始。我们必须采取其他缓解措施,如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投资加强适应性,各国才能应对目前无法避免的危机,包括自然灾害、资源枯竭和人类迁移。最近爆发的一系列危机,如新冠疫情和艾达飓风都表明,建立全政府和全社会的动员响应系统的重要性。
应对气候危机除了大幅减少排放外,还要制定综合措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做好预防、准备、合作和协调工作。正如前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所言,面对场战役需要“严阵以待”。
若各国领导人在cop26上没有选择应对挑战,该当如何?中国会继续实行去年提出的双循环策略,向外界表明如果没有达成国际合作(国际循环失败),中国会致力于实现国内循环,继续采取系统性适应型策略。中国政府会制定一套总体战略,提供资源,制定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并付诸实施。尽管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但毕竟不同地区受到的影响不同,一刀切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中国把一个宏观目标划分成了若干个具体可操作目标,分别在国家层面及省市级层面完成,不仅动员地方政府,还动员企业和公民社会团体,以及志同道合的国际友人。中国没有发动徒劳无益的军备竞赛,因为这样不仅会增加资源消耗,曝怀环境,将那些原本可用来缓解气候变化、加强适应性的资金消耗殆尽,还会破坏国际合作,威胁人类的美好生活。
气候变化已然造成了伤亡。全世界人民命运与共。各国是应该准备开战了,但是应该找对目标才行。
(编译:李蓉 编辑: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