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游览。
新华社记者陶 明摄
2020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极其特殊的一年。旅游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国内游的消费信心正在复苏,产业动能正在积聚。未来,中国将迎来小康旅游新阶段,实现文化引领、科技创新的新发展。这是从近日召开的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传出的声音。
发展大众旅游
旅游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选项。2019年,国内游市场达到60亿人次,中国已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大国。疫情来袭,旅游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国内游持续稳定恢复。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旅游业将在促消费、稳就业、保增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论坛上表示:旅游业进入了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步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体验转变,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发展大众旅游,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大力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形成更多新增长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将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10%以上的综合贡献率。
文化旅游融合
旅游业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旅游是人们难忘的精神之旅和文化之旅,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进了交流,同时,旅游也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越来越相关,在非常喜欢旅游的受访者中,有98.5%也喜欢或非常喜欢文化消费;在非常喜欢文化消费的受访者中,有92.2%也喜欢或非常喜欢旅游;78.3%的受访者表示文化体验是其外出旅游的主要或部分目的。
文化正在成为现代旅游业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文化休闲正成为旅游的重要方式,文化体验正成为旅游的重要目的。《报告》指出,文化之美可以是远方的和异质的,也可以是近处的和日常的。疫情期间,有两类旅游消费动向值得关注,并可能重塑未来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城市微旅游、微度假的兴起,人们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生活的美好。二是城市周边旅游度假综合体,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和品质的需求。
科技推动升级
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信息收集、出行决策、组织方式、消费行为、游客传播和满意度评价。《报告》指出,旅途中游客体验最多的旅游科技分别是刷脸入园、网络预订、虚拟现实体验等,占比均超过40%;而游客体验旅游科技最主要的原因有:更安全便捷、尝试新事物、觉得很潮和可以学到知识等。
科技进步让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疫情让游客更加关注目的地的安全和旅游服务的品质。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将人们在空间移动过程中的文化休闲、旅游体验的碎片化需求与分散化供给做了即时有效的链接。
胡和平表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新动能,也提出了创新发展要求。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也深刻改变了旅游业发展格局。旅游业应用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优化传统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推进智慧旅游,要营造外来游客和城乡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和消费场景,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创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专项旅游等产品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