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受中美博弈加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恶化态势。其中,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在地区层面加大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此,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问题,在稳定区域合作基本盘的同时,加快处理南海问题,与周边国家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确保继续聚焦经济合作,稳定周边环境。
当前美国加大对华战略竞争,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首先,强化盟伴体系,以阵营化方式实施对华竞争战略。在“印太战略”推进过程中,美日、美澳同盟发挥着南北“双锚”的作用,美日澳、美日韩等小三边机制得以加强,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作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机制,在深化安全合作的同时,将对话议程拓展至海上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气候、关键和新兴技术、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同时,quad还将扩容对象瞄准韩国、越南、印尼等国,试图构建更广泛的“统一阵线”。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加速北约“印太化”与印太“北约化”进程。在2022年6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上,英法等欧洲多国防长表示将更多介入“印太”事务。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领导人则首次受邀参加北约峰会,以此“开启北约与亚太伙伴扩大合作的路线图,确保更密切的政治磋商和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合作”。
其次,炒作台海、南海问题,“合法化”其军事存在,推高地区军事冲突风险。美国始终将海上安全作为重要“抓手”,近两三年来更是大幅加强东海、南海、台海的军事联动,以此推动英国与北约力量向亚太延伸,使域内外盟国、伙伴之间相互连接。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与日澳等国频频操纵国际舆情,炒作“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论调,试图通过恫吓使更多国家“结伴入盟”。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以台制华”的挑衅行为导致局势显著升温,尤其是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美军同时高频率在台海、南海地区进行活动,提升所谓“军事威慑力”,使得台海危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引发地区各国高度关注。
最后,围绕“海域态势感知”,美国推进盟伴体系的安全合作。2022年以来,拜登政府利用一系列地区机制推进与盟伴国家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建设。5月,“四边机制”峰会提出建立“印太海洋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同月,东盟-美国特别峰会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美国将继续帮助东盟国家加强海域态势感知能力建设。6月,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英国成立“蓝色太平洋伙伴”,表示将“通过提高各国海域态势感知、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增强保护海上边界利益的能力,确保各国独立和主权”。
通过这些密集操作,美国试图实现“海域态势感知”对“印太”地区的全覆盖,提升各盟国和伙伴的海域监控能力。其真实目的是以此重点跟踪与监视中国的舰只活动,使中国的海上行动透明化,从而维护美国绝对的海洋霸权。
在中国外交中,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美国加大推进“印太战略”,使中美在中国周边事务中形成交锋之势,这意味着周边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与“关键”的交汇点。对此,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从实践来看,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在周边地区首先落地,较为成功地应对了美国的遏华态势。
首先,与地区国家共同推进经济合作,确保地区议程聚焦发展,而不被军事对抗所取代。2022年初,在中国东盟的共同推动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同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再创新高。更具长远影响的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开始落实并得到周边国家的积极回应。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尼等国在对华双边文件中均明确表示支“全球发展倡议。在实践中,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农业、公共卫生和蓝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这既回应了本地区发展的迫切之需,也是适应当前地区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重要举措,从而夯实了双方的合作领域和利益融合。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at a crossroads"
责编 | 宋平 辛欣
编辑 | 张钊 李晓云
实习生韩婧伊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