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近年来,国产纪录片掀起一个个收视热潮。一部部纪录片通过展示自然、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满足观众的求知欲,也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数量上看,2021年我国仅网络纪录片就上线377部,比2019年增加了200余部。从题材上看,从记录人间烟火,到关注自然环境、呈现草木山河,再到深挖历史文化、展示缤纷时代,国产纪录片呈现出多类型发展的态势。从形式上看,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微纪录片、vr(虚拟现实)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形式应运而生,以节奏明快、信息密集、细节突出等特点打动观众。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 剧情演绎”“纪录片 综艺”“纪录片 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技术更先进、表达更新颖、形式更丰富,国产纪录片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受到广泛欢迎。
无论哪一种纪录片,真实始终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相较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纪录片带来的感受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画面细节考究,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往往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注重用声音营造现场感,电锯的声音、吸尘器的声音、修复木器的声音与影像结合,将文物修复的现场环境、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状态和情绪传达给观众。画精、构巧、词美、意深,优质纪录片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让人们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知识更新和心灵满足。
从创作理念上说,不同于影视剧,纪录片的情节不能预先编排,人物角色不能提前设计,生活情境难以预测,有价值的素材稍纵即逝。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呈现什么样的情境、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思考,绝不仅仅是真实生活的“搬运工”。同时,创作者又必须保持对被拍摄者的尊重。可以说,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也是克制的表达。这正是纪录片的独特魅力所在。
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往往并不容易。这种不易,可能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几年努力换取对自然世界几小时的呈现;可能是在拍摄中,用陪伴和沟通打动被拍摄者,使其在摄像机前放下顾虑、打开心扉。一部优秀纪录片,可能意味着大投入、长周期,更离不开创作者的高超水准与艰辛努力。作为一种高强度的精神劳动,纪录片创作需要创作者的情怀和水平,也呼唤观看者的支持和敬意。
纪录片让人们更好观察世界,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能感受一草一木的盛衰荣枯;镜头拉远一些,可阐释历史大势的潮落潮起。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也鼓励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拥抱人生。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9日 05 版)
(孟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