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不断实现转型升级、结构持续优化。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领域之一,持续做好稳外贸工作,事关国民经济稳定,也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我国外贸领域今年顶住压力、克服诸多影响,表现仍然不俗。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成绩亮眼。
日前,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已有数个省市政府开始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招商。各地组织赴外招商,对外释放了开放的积极信号,对内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也为推动合作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未来,持续贯彻学习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不断确保外贸稳定复苏、提质增量,也将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拼经济、抢订单:“组团出海”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已有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开始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招商,“拼经济、抢订单”已经成为各地的一致行动,以赴日赴欧为主流,非洲也成目的地,预计近期将有更多省市加入。
12月9日,海南省政府代表团从海口出发,先后在我国香港和德国开展招商推介,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首个省领导率团赴境外招商。另据消息,近期苏州市第一轮赴日招商团已经拿回日企意向投资额18.6亿美元、争取外贸订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浙江省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稳经济行动,预计有1000个团、10000家左右外贸企业参与,将是一次出海找市场、抢订单的集体行动、团队作战。
必须看到,缺订单是目前外贸面临的压力所在,各地组织赴外招商符合稳外贸的大局,其招商成果或在明年年初数据显现。
韧性强劲:我国外贸进出口交出稳健答卷
国家海关总署12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距离2022年“收官”仅剩下一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已经交出稳健答卷:1至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前11个月,无论是贸易主体结构,还是国际市场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等,都呈现出转型升级、持续优化的态势。
从外贸主体看,全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同比增加7.3%,合计进出口1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50.6%,比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
从贸易伙伴看,东盟仍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从出口产品类型来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是一大亮点: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
我国外贸亮点展现出的强劲韧性,一方面得益于在深耕先进制造业过程中挖掘出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对我国外贸增长起到了坚实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举措推出的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也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虽然外贸总体稳中有进,也要看到,近几个月来,受外需走弱、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月度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进入四季度,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超出预期,外需不足成为突出挑战,同时去年底高基数影响逐步显现,外贸进出口进一步承压。
顶住压力、持续恢复、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也面临不少超预期因素影响,先后受到全球疫情、高温干旱等多重冲击,在国家一系列稳经济政策的作用下,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必须看到,持续三年的疫情,叠加其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令投资者信心近几年来有所弱化,投资意愿不强,不少民间资本都对未来持保守观望态度。为此,在经济增长压力大的困难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展望202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海外市场依然蕴藏着巨大商机。内需是决定经济走势的变量,虽然出口下行,贸易顺差收窄,但这并不决定经济的方向。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在明年争取全球创造新订单,以修复中国和世界的经贸联系。要着眼于两件事:一是维护好老客户;二是积极开发新客户。信心就是黄金,相信在各地积极“带头出击”的带动作用下,明年我国外贸一定能进一步复苏,争取夺得“开门红”,我国外贸稳中提质格局也必将进一步稳固。
作者:中国共生(智库) 国际研究院 执行院长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