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疫情之后的一个内需爆发点,今年的双11成为商家“回血”阵地。11月1日0时至11月11日23:59,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和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成交额分别突破4982亿元和2715亿元,均创下两大电商平台近几年最高增速。今年,这场售卖周期被拉长的购物节,让一度因疫情而暂停的经济显示出消费活力和韧性。
这场购物狂欢节凸显出来的,除了破纪录的销售成绩外,还有数字技术在商品营销、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所发挥的作用。从嘉年华式的狂欢,到利用数字技术开辟商业新模式,双11用了12年。
“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表述。强大国内市场,需要创新能力传导,辐射到各个市场主体。在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当下,走过12个年头的双11用数字技术重构了购物体验,成为释放消费潜力背后的创新力量。
新消费,新体验
数字技术的发展,早已让电商之间的竞争维度从低价升级到优质商品、全渠道优质服务和供应链优势的多维竞争。
以生鲜运送为例,从原产地到餐桌的过程挑战着供应链的极限。今年天猫双11,阿里巴巴平台上累计销售1406个县域的41万款农产品。为了让供应链做到及时率更高、损耗率更低、覆盖面更广,阿里将产地仓的分选、品控、装箱、打单等流程自动化,并将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为了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阿里将物联网、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
数字技术带来的,还有全新的购物体验。今年,在超市排队赶双11优惠的大爷大妈少了,外卖小哥却多了起来,说明消费者买的东西可能是从家门口的超市、商场发货,而不是从远处发货。这背后,是大数据重构下的“人、货、场”,让消费者获得更加快捷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在哪里,货就在哪里。同时,线上线下的联动,也为受到疫情影响的线下商家提供了增长契机。
此外,数字技术的力量还带来了产业升级。据悉,一批天猫服装商家上架ip联名服装,事先并没有备货,而是基于天猫双11预售的情况下订单,7天内“即卖即产”,款式不重样。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模式,能够将库存规模降到最低。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走向深入,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边界已被打破。
随着供需之间的对接更加紧密,数字化技术让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激发着消费市场活力,成为推动产业链智能改造的重要力量。
数字化,全球购
除了国内网购,跨境电商也享受到数字化红利,尤其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中国进口消费持续加速线上化。今年天猫双11,开卖仅1分钟,海外仓商品的成交额即完成去年1小时的成交总量。疫情导致赴境外消费受阻,电商平台为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提供了渠道。今年进博会期间,天猫国际与100多个全球品牌达成新品孵化合作,未来一年,进博会参展新品将触达中国市场。
中国消费者在买全球的同时,海外消费者也通过直播买进中国国货。阿里巴巴旗下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商平台速卖通携手西班牙、法国、俄罗斯等国超过300位达人主播进行了1万场直播,这一数字是去年的10倍。
以内需拉动全球贸易运转,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的购物节正在让全球“动起来”。
今年,电商平台的根本重心不再是双11期间破纪录的成交数字,而是背后的技术力量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新的消费增长点。12岁的双11,拓展了新消费的边界,升级了商业能力,其中的数字技术让“双循环”有了动力保障。
(编辑:曹静 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