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贵州省德江至习水高速公路(正安至习水段)(以下简称“正习高速”)工程ppp项目今年荣获国际道路联合会(international road federation)唯一全球道路成就奖(graa)环境保护类奖项。
正习高速公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线路全长130公里,自2021年7月正式通车后,公路将原来10小时的路程缩至1.5小时,为沿线群众开辟更便捷的外出通道,为黔北区域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突出,正习高速公路已成为其他交通建设项目借鉴参考的可持续范本。“项目贯彻落实‘双碳’国家重点战略决策,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建立低碳排放体系,有效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将‘碳中和’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力求在技术、财务可行条件下实现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最小化。”中建四局正习高速总工程师王端清介绍。
据了解,正习高速公路项目地处黔北山区,属于高山深切割地形,沿线分布着3个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正习高速公路因此被誉为黔北最奇美的高速公路。“建设期间,为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侵扰,项目尽可能优化线路,减少土方开挖面积约25%,回收利用表土约11万立方米,并将弃渣场改造为公园等公共设施,有效改造土地72.28亩,同时工程建设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减少碳排放约2.38万吨,隧道路段均采用智能照明,运营时每年可减少用电量约600万度,最终与公路沿线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实现生态共融。”王端清解释。
公路建设过程战胜了山区环境问题,又迎来特殊地质挑战。如,习水段的“天城坝隧道”是整个项目建设当中难度最大、安全风险最高的控制性工程,该隧道位于仙源镇煤矿丰富的地区,建设中要穿越六道煤层,其中最后的煤层厚度达到13米。
王端清表示,在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团队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前针对各类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和整改措施。对瓦斯隧道采用超前探测和预报瓦斯浓度,进行24小时监测并将其控制在0.5%以下。其中高强瓦斯防突治理、大断面隧道减孔布设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填补了瓦斯隧道的多项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空白。
除了通过绿色建设模式实现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正习高速公路还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习高速公路起于正安县止于习水县,途经桐梓县等7个乡镇。一条交通“大动脉”,实现了与桐梓北部乡镇与中部的快速连接,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公路全面建成通车后,黔北区域内的工业园区实现横向串联,促进桐梓县47亿吨储量的煤炭,以及其他页岩气、页岩油等新型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正安工业园与桐梓北部的松坎、木瓜、羊磴等产煤乡镇的经济联动发展,促进了九道水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桐梓县松坎镇人大主席季正兴说:“乘着便利交通的东风,预计明年,年产量达800万吨、位于松坎镇的贵州最大砂石骨料生产厂将投入生产。届时,产品从松坎收费站上高速,很快就能运至省内和重庆等地,预计将为乡镇带来3200万元税收。”
同样,以吉他产业闻名的正安县也因正习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交通,推动了吉他生产基地的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贵州一直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截至2021年底,贵州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8010公里,新增2个省际通道,已与周边各省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
“作为贵州省首次获此国际性殊荣的正习高速项目,对于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基建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邵勋表示。(记者杨军 叶子蓁 编译 王瑾)
原文见12月7日中国日报旗舰版7版配图新闻,
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12/07/ws638fe822a31057c47eba30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