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会昌文化底蕴厚重、传统民俗别具特色、山水风光神奇秀美,旅游资源丰富。为进一步擦亮“风景独好”这块金字招牌,会昌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坚持以文化铸魂为旅游赋能,塑造文化地标、打造旅游精品,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
数字赋能塑造景区新ip
“第一次观看山水实景沉浸式光影剧,科技感很强,很有新意,也很震撼。”2月18日,《悟道·汉仙岩》迎来开演,游客林宇波带着家人,登上游船,尽情享受光影盛宴。
会昌县为保护开发汉仙岩丹山碧水的独特丹霞景观,对景区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将传统山水观光旅游与数字技术融合,将十里画廊、丹崖碧水与光影艺术、现代舞美巧妙融合,打造大型沉浸体验式光影夜游项目《悟道·汉仙岩》,让游客在夜间也能领略汉仙湖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塑造了汉仙岩景区核心ip。据悉,该光影剧先后获得第十届阿拉丁神灯奖——最佳工程类优秀奖、第十七届中照照明奖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入选“5g赋能沉浸式文旅 xr开创数字化新未来”国际化论坛案例。今年春节期间,汉仙岩景区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同比实现游客量及营收双增长。
3d投影、《一碗清茶话迎送》数字油画、讲述扩红故事的木偶戏……在风景独好园,游客可以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了解和感悟会昌红色历史。
与此同时,依托毛泽东同志旧居和粤赣省委革命旧址群,统一对民房进行改造布展,运用虚拟主持人、全息影像、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数字技术,打造“全国首座院落群式红色文化数字陈展馆”,现已成为会昌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探索“非遗 旅游”新路径
2月25日,广东汕头的陈茂雄带着一个28人的旅行团,慕名来到会昌县洞头乡畲族村,体验制作非遗美食、观看非遗舞龙表演,玩得不亦乐乎。
洞头畲族村地处深山,发展乡村旅游拿什么吸引人?当地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探索发展“旅游 非遗 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新路径,充分挖掘畲族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畲族古建筑蓝氏宗祠、联班第、苞茂第等遗存,结合摆字龙、竹竿舞、婚嫁习俗、打糍粑、做擂茶、乌米饭、畲家酒、灰水米粿等畲族民俗风情内容,开发畲族风情游和畲族文化研学产品,打造洞头畲族旅游风情小镇,吸引了众多来自闽粤周边城市和港澳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2022年,洞头乡畲族村首批入选年度“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小镇名录。已连续举办四届的畲族“村晚”,入选文旅部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春风送暖,油菜花开。近期,会昌县小密花乡景区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打卡。
近年来,当地积极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富硒 花卉 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半迳村鲜切花产业园、七彩龙辉富硒果蔬采摘园、小密农家大院等乡村旅游点。同时,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集富硒产品体验采摘、休闲露营、花卉休闲旅游、摄影和劳动教育实践研学旅行为一体的综合体。2022年国庆期间,小密花乡吸引4万余名游客前来游览体验,景区多次进入全省旅游大数据平台非闸机类客流前十榜单。
与此同时,和君教育小镇、西北街戏剧小镇、汉仙温泉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也应运而生、开花结果。古坊村亲子游乐园、茶乡永隆、周田镇罗田乐园等一个个乡村旅游点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
老区不老,风景独好。该县按照“一核、一带、三引擎、五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扎实推进“独好会昌”品牌战略,大力构建以八仙文化、戏剧文化、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等内涵丰富、极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一幅“风景独好”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