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悉尼6月3日电(刘诗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圈养保育措施,使辔甲尾袋鼠这种濒危物种的数量有所增加。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将体重小于3公斤的辔甲尾袋鼠幼崽圈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个保护区里,直到它们成年后放归野外。这个被称为“开端计划”的幼崽保育法使得保护区里的辔甲尾袋鼠数量在3年间从16只增至47只,其中一些袋鼠已被放归野外。
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下,超过一半的辔甲尾袋鼠幼崽会死于澳大利亚野猫捕食,但当辔甲尾袋鼠成年后,其存活率可达80%,因此形体大小是决定它们能否存活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于是圈定了一个没有野猫侵扰、近似自然环境的保护区,帮助个头较小的辔甲尾袋鼠幼崽们在该保护区度过其生命脆弱阶段。
论文第一作者亚历山德拉·罗斯对媒体说,辔甲尾袋鼠幼崽在上述保护区一般只生活几个月或一年时间,该保护区内有鹰、蟒蛇等动物,因此这些小辔甲尾袋鼠成年后也能适应保护区外的生存环境。
辔甲尾袋鼠是一种小型袋鼠科动物,体长1米左右。成年辔甲尾袋鼠体重可达8公斤,脖子后有白色条纹,尾巴末端有角质刺状物。它曾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袋鼠之一,但由于人类捕猎及野猫等入侵物种捕食,这种袋鼠一度濒临灭绝。目前该物种的全球野生数量仅500只左右,还有约2000只辔甲尾袋鼠处于人工饲养环境中。
(刘诗月)